发布时间: 2024-01-25 17:55:21 来源:电磁灶
冬日,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力王”)研究院,院前两排洋紫荆开得正盛,粉紫色的花朵分外明艳。
“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面对这样的业绩,广东力王负责人张立强云淡风轻。稳操胜券的底气何来?背后是其专注热界面管理材料领域,持续走研发创新路线的实力支撑。
广东力王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门生产热有关技术及材料的公司。近年来,该公司紧跟时代发展风向标,注重研发创新,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空白,曾先后获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资质和荣誉。
“在技术发展慢慢的变快的今天,机械设备工作效率慢慢的升高,产生的巨大热量问题就要求我们去解决。”张立强介绍,机械设备的散热加热导热等关系到使用效率和寿命,也是新时代的关键技术,广东力王一直以来深谙此道。广东力王研究和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加热材料(PI加热板、硅胶加热板、环氧加热板、铝质加热板、石墨烯加热板等)、导热材料(导热片、导热胶水等)、纳米散热材料、相变储能材料、胶粘材料等5大新型热界面材料。在这些领域,广东力王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光伏发电慢慢的变成为新能源的代表,它以高效、环保的特性在所有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蒸蒸日上,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超过70%。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最大的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广东力王为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提供热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有关技术和材料都获得专利,市场占有量名列前茅。
广东力王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热管理上也处于国内领头羊。扫地机器人是生活中的“常客”,随着行业发展,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不单单只是用于扫地这么简单,而是成了集扫、拖、洗、烘于一体的家用智能清洁设备。市场上热门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如云鲸里面的加热片就是广东力王生产的。“我们生产的加热片升温快、温度稳定,安全可靠,用于拖扫地一体机器人,可自动烘干拖布。”张立强说,公司在化成干燥设备、新能源电池加热、各类智能电器加热等领域都有成熟案例,“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们紧跟市场风向,以产品线宽度为载体,为手机、计算机、LED照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医疗设施、通用电子终端、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提供最为理想的热管理材料以及方案。”
目前,该公司合作客户有华为、TCL、亿纬锂能、松下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产品同时出口日本、巴西、马来西亚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研发是企业的“火车头”,把技术研发视为生命,几乎是代表创新的“小巨人”企业的共同特征。广东力王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总销售额的9%左右。张立强每天参加的第一个会议,无一例外就是研发会议。
“一开始我也是不懂技术。”张立强说,2007年,他将一台价值80元的面条机改造成生产LED灯用绝缘体用纸设备,以80元撬动积累了上百万元的创业金。2010年成立广东力王,企业成立之初,他就思考生产产品的方向,后来决定走研发技术路线,设立了研发中心,购买一些分析设备和实验设备,“那时候很多人包括我的家人不理解,但我的观点是,如果不去做同行不同的事情,怎么会做得和同行不同?”
目前,广东力王专门设立研究院,拥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有导热系数测试仪、电镜、液质联动仪等价值超3000万元的研发检测设备,“研发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项目,我们也不断添置不同的设备来分析和测量。”张立强说。
在人才配备上,广东力王也是不惜重金。该企业具有国家“启明计划”人才,由博士带队的项目研发团队。同时,该公司十分注重培养研发人员。该公司是惠州学院的研究生培训基地,合作培养的优秀人才将成为公司研究团队的重要一员。此外,该公司不断吸纳优秀初创团队,走“少有人走的路”。
对研发真金白银的投入,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保证了广东力王在市场上拥有与时俱进的竞争力。目前,广东力王拥有自主品牌KINGBALI,自主研发产品获得发明专利达150多项,PCT国际专利20余项。2015年广东力王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被评为省级研发技术中心,2023年被评为“国家小巨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张立强和记者说,近年来,惠州持续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度,并推动其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添动力,助力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
“我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张立强说,随着产业发展壮大,现有生产基地已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目前公司正大力推进增资扩产项目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13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底投用。待增资扩产项目投用后,力争实现年产值10亿元目标。
谈及未来,张立强表示,公司将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做技术先锋,引领时代潮流,“广东力王将以追求更高、更薄、更广为目标,继续努力创新,快马加鞭搞研发,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解决国内一些高端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让国内企业用上好材料,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热解决方案领域的材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