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学生填信息表需写家庭出身 项目20余年未变

发布时间: 2024-05-17 05:23:42 来源:新闻中心

  昨日,成都商报关于初中毕业生登记表要填“家庭出身”的报道也引起了不少大学生的共鸣。成都商报记者随机调查了解了省内几所高校,发现这些高校目前使用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除了填写“家庭出身”,还要填写“本人成份”……

  5月7日,四川师范大学读大四的小邹(化名)将网上的个人签名改为“本人成份?”。临近毕业,各大高校大四学生都开始填写毕业信息登记表,小邹的签名引起很多同学的共鸣。有同学留言,建议小邹在本人成份一栏填写“单身未婚”。

  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小邹,他表明了自己也看到了成都商报关于“家庭出身”的报道。颇有共鸣的他也同样头痛该如何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除了“家庭出身”,还有一项“本人成份”让他困惑极了。小邹说,“家庭出身”一项自己还略有些概念,随便填了。看到“本人成份”4个字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打错字了吧?

  小邹说,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本人成份”这种观点。他开玩笑说:“看到成份两个字,还以为要写碳水化合物之类的。”之后,他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明白成份是要填工人、农民、学生一类的。当然,除了他本人对这两个选项很困惑,他的同学们在填写时同样迷茫毕业了还算学生吗?

  成都商报记者看了小邹正在填写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整个表共有8页,封面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3页填写个人基础信息,当中即有引起小邹困惑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两项。小邹说,大学入学时,他也填过类似的表格,当时还填过“家庭的经济和状况”等有关家庭背景的选项,只是“成份”这个词是第一次见。他认为现在这个年代,讨论“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的一位老师介绍,目前学校发给毕业生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是教育部的标准格式,使用20多年基本都没有变化过。学校是根据这个标准格式来印发表格。在表格上,“家庭出身”、“本人成份”一直都存在。

  不过,毕业生登记表上这两项都不是重点。他表示,登记表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犯过错误、政审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等。毕业生登记表要进入学生档案,一般企业也主要看学校对学生本人的意见以及他在学校的表现等,对于“家庭出身”、“本人成份”基本都是不怎么去关注的。

  学校学生处办公室蔡副主任则表示,登记表延续了以前教育部表格的要求,也参照其他院校的做法,这么多年来,教育部并没有毕业生登记表的新版本,“家庭出身”、“本人成份”虽然现在看来有些“不合时宜”,但教育主管部门现在没明确能不用填写这两项,如果有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才有机会变动。毕竟,学生个人档案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网站在“毕业专题”中则特别提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要求。在要求中提到,“家庭出身”可以填干部、军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本人成份”填写学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工部一名负责的人介绍,该校《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的模板同样沿用了很久,学校现在用的登记表上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字样。这名负责人说,这种登记表的模板很久没有变化,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填过“家庭出身”以及“本人成份”。

  西华大学学工部部长王政书介绍,学校的毕业生登记表的确要填“家庭出身”和“个人成份”。毕业生登记表中主要是反映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政审情况等,也包括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登记表一直沿用的是以前的格式,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教育部、省教育厅并没有针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规定统一标准。”昨日,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的相关负责人这样答复。

  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孝武说,省教育厅要求各个高校针对毕业生的各项信息必须核实准确,但登记表是学校自己印发的,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并没有做强行规定。负责电子注册的一位负责的人介绍,国家和省一级都没有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统一标准,而在学生的电子注册信息中,并没有规定填写“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2001年,四川开始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电子注册,10年来在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中都没有这一项。“学校印发的纸质毕业生登记表,有考虑到存档方便,而且学生个人隐私信息都是要跟着人走的。”

  成都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教育部在2008年9月1日曾颁布了教育部令第29号,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其中在第十五条中规定,学生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最重要的包含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并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

  成都商报记者在网上也查阅到,包括上海大学、广东警官学院、成都职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都把《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放到了学校官方网站上,不少学校还附加上了该表的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完成。而毕业生登记表中,都有“家庭出身”以及“个人成份”一栏。

  “家庭出身”和“个人成份”最初来自什么地方?大学毕业生登记表为何仍未做修改?今日,成都商报将继续对此进行追踪。

  1949年出生的成都市民侯鲁秋昨日打进成都商报热线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关于“家庭出身”的事。

  侯鲁秋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是工人,他自己一直在成都东郊一个国营厂里当工人,所以他的“家庭出身”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填的“工人”。侯鲁秋说,他们填写时,“家庭出身”包括地主、资本家、贫农、富农、手工业者、工人、干部、革命军人等,一般没有“知识分子”这一说。如果填“干部”,都是要上了一定级别的才可以填。资本家和手工业者的区别则是,雇佣3个人以上的是资本家,3个人以下是手工业者。

  侯鲁秋说,现在时代变了,这项内容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他建议,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关于“家庭出身”的历史。(成都商报记者 赵倩 实习记者 范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