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中学生毕业登记证要求填写家庭出身 引社会热议

发布时间: 2024-04-29 21:14:31 来源:新闻中心

  “都什么时代了,中学生的毕业登记表咋还要求填家庭出身?”近日,成都商报接到了一位家长来电,认为这一填写要求很不合时宜。经成都商报记者了解,毕业表填“家庭出身”一事存在误会,市教育局表示,近年启用的电子学籍表中已取消这一栏,纸质表格早就作废了。而造成误会的原因是:个别学校为谨慎起见,在使用电子学籍的同时,还在沿用纸质表格。

  自从外甥从学校拿回一张“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后,刘女士一家就开始了关于怎么填“家庭出身”的大讨论。爷爷是大学教授,以爷爷辈算起,应该填“知识分子”。爸爸、妈妈在政府机关工作,按他们的身份,应该是“干部”。到底填“知识分子”还是“干部”?一家人始终没有决断,索性空着这一栏交回学校。

  但事后,刘女士依旧是觉得“事情有些气人”,“现在都2011年了,还讨论家庭出身,真的有点老掉牙了。”刘女士认为,提“家庭出身”是对人的不尊重,这样的登记表格接着使用会造成孩子对某些身份或职业的歧视。于是,刘女士给成都商报打来电话,“希望媒体介入,能找到有关部门把表格改一下,跟上时代脚步”。

  成都商报记者前日在石室联合中学、青羊实验中学、树德实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等5所学校进行了调查,前3所学校初三学生均表示没有填报过“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而后两所学校有同学表示填报过此表格,其中的“家庭出身”写的是“家庭出生”。

  在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一个初三班级里,43个同学都表示填报过该表,最难填的是“家庭出身”这一栏。一些同学认为这等同于“父母的职位”,填表当时还有人问老师“可不可以填老总”。而更多的人是在问了家长的意见后,填上了“工人”,“这在爷爷辈看来,是最光鲜的身份”,一位女同学说。在成都商报记者对这些同学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在这一栏填的是“工人”。

  事实上,除了同学和家长困惑,老师也觉得“家庭出身”意义不大。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初三一名班主任王老师是1971年出生,在他读书的年代,同学一般在“家庭出身”这一项填“贫农”,城里则是“工人”占大多数。“那时候讲成分”,王老师说,他认为现在讲这些意义不是很大。遇到学生来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大多数时候他也建议他们填工人,工人阶级涵盖面较广”。

  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则表示,“这个不重要”,“不知道可以不填”。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副校长张继东也认为,“家庭出身”这一项的意义和存在价值都不大,“现在这个社会关注的是学生这个人本身”。他表示,该校自行设定要求学生和家长填写的表格中,会有家长或监护人的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家庭出身”绝对不可能出现。

  带着同学、家长、老师的建议,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联系了省市教育部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工作人员称,未下发过“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并表示,中小学的管理归属权都在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而据市教育局普一处处长何荣介绍,市教育局今年也未下发过“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并且目前全市中小学都采用电子学籍管理,初中升高中已不需要像几年前那样有纸质档案。“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在启用电子学籍管理时就不用了,而新的学籍管理表格中没有“家庭出身”相关栏目。

  成都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2006年12月起,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就在成都全市中小学全面使用。而登录系统后,新版学籍材料中确实没有“家庭出身”栏目。

  据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负责学籍管理的一位姓周的老师介绍,初三年级确实几年前就已经使用了电子学籍,但他们都以为教育部门并未明确说纸质档案已经不需要填写了,“怕教育局要表格时,毕业生已经离校,学校又拿不出来”,于是还是继续按以前的老版本在印刷厂购买,让学生们填写,以备不时之需。而他手里还有前几届学生填过的表格,都没有提交市教育局,教育局也没有发文要求上报。

  周老师表示,“有类似困惑的学校还有不少,管学籍的老师聚到一起常常讨论这事,拿不定主意还要不要继续填这个表,但备在那总比没有的好。”周老师也表示,“家庭出身”并不重要,学生们可以不填。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竹认为,长期以来,“家庭出身”是行政管理中需要申报的一项,像这样的信息收集就会造成分类,一旦被分类就很会造成社会的歧视。他认为,很多家长对“家庭出身”这个选项不是很能接受,认为这侵犯隐私或者名誉、尊严,但从法律的角度,这实际并不涉及名誉,而是影响了人们的名誉感。“名誉感是自己对自己的预期,而名誉则是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而在各种登记表格中,还是该尽可能地保护公众的名誉感不受损。

  据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治副所长李新平博士介绍,“家庭出身”这种观点大概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家庭出身可能左右一个人的读书和就业。而现在,群众与干部,工人与农民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再提“家庭出身”是不妥的。

  因为不符合时代精神,中学生学籍表已经取消填写“家庭出身”了。而据市人事局公务员录用与培训处处长介绍,目前,所有公务员录用和管理程序中均不会填写“家庭出身”。从市人才市场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家庭出身”已经取消很多年了。

  日常生活中填写的各种表格,是否还存在着你认为“不合适”的要求?是不是真的存在着侵犯个人隐私,甚至伤害个人尊严和权利的要求?如果有,成都商报今日开通热线,倾听填表时让你困惑的那些事。